小刘每天下班后总会习惯性地打开“爱情公寓”的网页,到自己安在网上的“家”看看。今年春节时,他在这个网站结识了一位女孩,并很快和她“成家立业”。这两天,两人正商量着把房子换成“带花园的别墅”呢。在我市,像小刘这样在网上过着虚拟同居生活的年轻人,现在已并不少见,其中最小的注册者甚至刚满16岁。
“虚拟同居”,
让人暂时忘却现实
小刘说,自己刚从大学毕业,又没有经济基础,一个人在外工作,平时没什么人可以说说心里话,所以才兴起在网上找个伴的念头。“网上的关系挺简单的,两人不会为小事争吵不休,如果不想理对方,关了电脑就成。”小刘说,相比起现实里既花金钱,又伤神的恋爱方式,网上的关系要显得单纯得多。
昵称为“公寓里的流郎”的网友则说,自己之所以热衷于“虚拟同居”,是因为由此可以获得现实世界里所缺乏的感情慰藉。他说,现实世界里的自己没钱、没房、又没车,人长得也不帅,所以只好每月花点钱,在虚拟世界里把自己打造成一个“白马王子”。“不管对方在真实世界里如何,反正网上的她是我所喜欢的类型就可以!”
少数网友认为,“虚拟同居”可以让两个人抛开现实中的种种客观条件,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,而另一些网友则表示这种网上的“虚拟同居”纯粹是现代人精神空虚的产物,很无聊。
16岁少女,
竟也恋上“爱情公寓”
不仅年轻人热衷于玩此类游戏,更有很多年龄低于18岁的少男少女,也恋上了这个网站。据调查,在42万多个注册用户里,我市有近百位不满18岁的少男少女都在此注册,成为公寓的一员,而其中女孩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男孩。
一位身高152厘米,年龄16岁的网友小白说,自己“喜欢玩”,上这个网站纯粹是为了找乐子。对她来说,这里既可以体验到恋爱的滋味,又可以满足小时候玩“过家家”游戏时的快乐。
对此,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社会学博士吴建国说,女孩比男孩更热衷于玩这种游戏,是因为女孩子在潜意识里更热爱“传统家庭”、更自觉地关注“未来生活”形态。另外,从生理角度说,女孩子青春期发育比男孩子稍早一点,社会现实生活里,通常也是女孩比男孩子稍早一点开始进入“恋爱、同居”的角色,而婚姻法规定的女青年最低结婚年龄也比男青年小两岁,所以她们对这类游戏的参与更主动积极些。
“爱情公寓”,
一个虚拟的避风港
“爱情公寓”最早是源于台湾一家女性网站推出的“同居理想国”游戏。没想到,该游戏传到内地后,多家网络游戏运营商竞相效仿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具备“网络同居”平台功能的网站已有几十家,每家过着“网络同居”生活的人数少则几千,多则上万。这种模式跟传统的情感比起来最大的区别在于,传统情感模式是真实的,而“网络同居”是虚拟的。
只要在“爱情公寓”的网站里填写相关注册资料,用户便可得到一套虚拟的房子和2个I币(该网站的虚拟货币)。用户可通过发文,贴照片的方式,在网上寻觅自己的“同居密友”。然后,和自己的“意中人”一起买“家电”、布置“爱的小屋”,一起“浇灌”“花园”,一起“饲养宠物”,互相浏览博客,聊聊天,说说情话。万一哪天感情淡了,两人还可以随时说“拜拜”。
“同居”虽然是虚拟的,但在同居网站里,上至“置业”,下到装饰用的“花瓶”、养“宠物”所需的“狗粮”,都需要付出真金白银才能买到。买一套普通的“单人房”,需要付3个I币,豪华的“双人海景房”则卖到8个I币,每个I币折合人民币1元,用户可通过银行卡、电话费等方式充值。
“套房”按豪华程度不同,价钱也各不相同:一套普通的“单人房”,售价为3个I币;最豪华的“双人海景房”售价为8个I币。由于“爱情公寓”里所购商品的有效期都只有30天,所以,如果想过上比较“富裕”的生活,每个用户都需要在网站上做一定的金钱投资。
专家认为,
看似荒谬却情有可原
吴建国说,“虚拟同居”可看作是大众亲身参与互动性戏剧表演的舞台剧,是演出一场场“恋爱、同居生活”为主题内容的无剧本戏剧。这些虚拟的经历可能是现实生活中,人们无法逐一尝试的。年轻人由此想象一下未来生活场景,也许在适度的情况下还是一种有益的模仿性练习。所以对此不必大惊小怪。
但是他提醒说,年轻人在参与过程中也应保持清醒,不能过分依赖网络虚拟文化,以防造成人格和心理的扭曲。因为,网络同居毕竟是虚拟的,是非主流的感情,只能偶尔为之。年轻人还是应该更为积极地投身于现实生活的真实舞台,来谋取幸福生活。 |